简单说说自我粉与关系粉
(吃了将近两年的瓜,在粉圈边也驻足了这么久,昨晚唠到我眼中的古早CPF和嗑CP的方式,今天就顺带把去年刚开始码字时发过的两篇关于粉丝的微头条合并,重新发一下。注:这篇文章所说均来自于我对两类粉丝总体的观察和感受,不特指某个艺人或某对CP的粉丝。)
追星的根本原因在于满足自我内心的需要,而不同的粉丝之所以不同就在于内心需要的不同,比如唯粉与CP粉之间的差异就在于此。
唯粉心中有一个理想化的自己,看到偶像身上的闪光点,会希望自己也能拥有,或者让身边的重要他人(多为爱人)拥有,从而让自己离理想化的自我更进一步(这个理想化的自我是扩大化的自我,可指拥有闪光点的自己本人,即直接拥有;也可指拥有具备闪光点的重要他人的自己,即间接拥有)。
而CP粉心中有一段理想化的亲密关系,想要找到合适的投射者来体现这段关系,从而体验亲密关系中的种种正向感受。只要两人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她们理想中的关系模式,那么就会因此粉上这两个人。当然,本质上粉上的是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一个想要理想的自我,一个想要理想的关系,这就造成了两类粉丝在追星这件事情上截然不同的心理过程。可以说,一个是自我粉,一个是关系粉。
对自我粉来说,只要明星身上的闪光点一直是自己喜欢的,那么就会一直粉下去。着迷程度取决于明星身上好的特质对于粉丝的吸引程度。
对于关系粉来说,明星单人个体素质的高低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他们对于亲密关系的体现程度能否达到粉丝心理预期。哪怕一个美一个丑,甚至直接就是美女与野兽,只要他们之间的互动有爱,一样会收获一堆关系粉。这种对于关系的极致追求甚至会超越物种或生命,譬如网上曾经出现过的国家CP、城市CP,食物CP等等。可以说,只要符合相似或对等原则,能够体现“爱”,任何事物都能成CP。
两类粉丝出于各自的内心需要,对粉的对象(人或关系)都有不同程度的美化。由于明星个人素质的具备与提升,比与他人关系的体现与提升更难,也更稳定,所以对于明星来说,自我粉的稳定度肯定要比关系粉高。但关系粉,尤其是带有禁忌色彩关系的关系粉,因禁果逆反的存在,活跃度比自我粉更高。对等的,不稳定性也很高,爬墙的可能要比自我粉大得多。个人素质相差不是很大的明星组合之间,只要有另一组对亲密关系的投射更符合关系粉的期待,那么转粉另一组的可能就会比自我粉高出许多倍。
所以对于明星而言,尽力自我提升,扩展自我粉最重要。但关系粉的活跃度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果能由关系粉打开市场,扩大知名度,再通过一系列操作转化成自我粉,就更是收获粉丝和流量的捷径一条。
但由于关系只存在于两个个体之间,所以关系粉的收获必须要两个个体配合与维护,关系粉也因此成了这两个合作对象之间的共有财产。
这么一来,变数就成几何倍数发展。关系的两方势均力敌还好,共有财产共生共失,生时一人一半,失时双双空手。但五个手指头还有长短,更不用说人,所以这种情况只是一种理想化,不可能成为现实。更多的时候,两个个体之间素质有高低,实力有差异,这就造成,为了维护关系的稳定存在,关系粉势必要做一些削峰填谷的事情,哪个蹿高了,拉把下来,哪个掉底了,托把上去,目标就一个,一定要让两人的实力“般配”到符合关系粉心中的关系形象,能够维持关系为止。
所以对于关系双方中实力较强的那个,这种关系粉的长期存在对TA的发展自然是不利的,而另一方就像行在大鱼身后的小鱼一样,劈波斩浪这种事情不用自己动手,扬帆起航却总有自己一席之地,总之,有利可图得多。
如果一方不想再维持关系而选择淡化,或干脆终止关系,那么在关系粉眼里,这一方就成了关系的杀手,自然也就成了关系粉的敌人。
从这一点上看,关系粉与自我粉的冲突就太有理由存在了。自我粉自然是希望偶像越来越好,因为他代表着自己的理想,他飞得越高,自己的理想也就更高。而关系粉却会由于他的越飞越高要造成自己粉的对象——关系——的断裂和淡化,所以潜意识里不希望他的发展脱离自己心目中的关系所能控制的范畴,势必要各种有意无意地把TA拉下来以贴近发展较弱的关系另一方,从而维持自己心目中这段关系的存续。
这么一来,对于关系中较弱一方来说,关系粉就成了很大的助力,甚至客观上能够起到比自我粉更大的作用。自我粉好歹还要看TA个体素质和实力的具备和提升才能催动自己的粉力,而关系粉只要TA表现出想要维持与发展同另一方关系的意愿和行动,就能无条件支持TA。举个极端点的例子,关系粉对于较弱一方,就好比护犊子的老母亲,癞头儿子都是自己的好。只要儿子敢想,就是想吃口天鹅肉,做老母亲的也得想方设法把天鹅打下来,薅光它的毛叫它跑不了,绑在烂泥洞里给癞头儿子作伴。
综上,自我粉把自我价值捆绑在明星身上,关系粉把关系期待捆绑在两个明星身上。两类粉丝从根上就极其不同,因需求不同而导致的心理行为方式更不同,对明星的观察视角和影响自然也不同。个人不认为她们之间可以存在长期稳定和谐正向的关系,因为视角、观念、目标和愿景差异都太大了。
两类粉丝之中还各有许多小类,为了方便,小类就不说了,万变不离其宗。自我粉不管是颜粉人品粉演技粉唱功粉,还是妈粉姐粉女友粉女儿粉,都是希望自身或重要他人能拥有明星身上自己喜欢的特质。关系粉也一样,不管是友情粉爱情粉还是兄弟粉姐妹粉,都是想要把自己内心的情感和亲密关系模式投射到两个明星身上。
这个分类由粉丝自我界定确定,因为自我界定最能体现粉丝的追星出发点,也就是心理需求。两类粉丝之间通常互斥,自我粉即使再对另一位明星有好感,只要自我界定成自我粉,就始终把明星个人特质放在明星与他人的关系之前;而一旦自我界定成关系粉,那么在CP关系中即使再偏心某个明星,也意味着该粉丝对关系的兴趣大过对单人优秀品质的兴趣。这种从操作性定义出发的分类最是简单有用。
前面说过,在一对明星CP之间,关系粉与CP中较强一方的自我粉通常是对立的,而与较弱一方的自我粉客观上常是目标一致的。
由于CP的话题性一定高于单人,以及关系粉对于CP关系的高度联想发散,组CP吸引关系粉通常能够起到比自我粉的安利更出圈的效果,能够迅速占领市场,这是关系粉的优势和巨大能量体现。
但长期来看,即使不考虑对CP中较强一方的捆绑拉低效果,关系粉的长期大量存在,无论对哪一方都是弊大于利。
首先,关系本身就不容易维持,更不用说具有排他色彩的CP关系。一段关系的稳定需要双方的长期配合维护,如果有一方出于种种原因不愿配合,或者配合得不尽如人意,就会影响关系粉的稳定。而且生活中正常的夫妻恋人亲子之间都会有矛盾冲突,何况为商业利益在一起合作的明星?合作了一次之后,必然要与其他人继续合作,那么势必引发新的CP的建立问题。CP关系本身就具有排他性,关系粉眼里,新的CP的建立势必就会对原有CP造成威胁,产生背叛或被背叛的感觉,相对容易造成脱粉。
其次,明星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归根结底都依托于个体素质,没有个体素质的提升就无法创作好作品,没有好作品的出圈,仅仅依靠与他人的关系吸引眼球,只能是出于短期内的商业利益考量。而且与他人的CP还不宜组多,多了相互之间肯定要产生矛盾冲突。只有需要依靠话题度的横向铺开迅速提升知名度的时候,才能依托关系粉来占领市场。但显而易见,这不是一种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再次,过于依赖关系粉,也就是CP太高调出圈,会对大众造成既定印象——A艺人只有和B艺人一起才有CP感,才能创作好作品,这就是所谓的CP捆绑。而好作品要让观众有代入感,能共情,才能出圈。CP捆绑太深,会造成新CP没有CP感,立不起来,新作品出不了圈,严重限制艺人的事业发展。
另外,CP影响力太大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卖腐咖”、“吸血咖”的帽子扣上头来。没有哪个艺人能够接受这样的标签,这会让TA成为全行业的笑话。
而自我粉的追星目标与明星的发展目标通常是一致的,明星的各项价值越高,事业越成功,越能够满足自我粉内心对于理想自我的追求。这种努力方向上的一致性客观上也会增强自我粉对于明星的情感粘度。粉的时间越长,粘度越大,稳定度越高。因为看着明星一路成长的点点滴滴,就好像看自己或者重要他人的成长过程一样,这对粉丝心理上的意义非常大。
自我粉当然也有脱粉的时候,但通常发生在粉的时间较短,对明星了解不深,参与度和稳定度都不高的时候,如果有另一个明星,其特质更能满足粉丝自我需要,那么换个偶像粉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还有就是明星暴露或发生了严重的自我粉坚决不能容许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或错误,也会造成自我粉脱粉。因为趋利避害虽是本能,但避害的驱动力要大过趋利。同等程度下,一个有害物对我们的排斥力通常大于一个有利物对我们的吸引力,这会让自我粉选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何况明星市场就算不饱和,也是供大于求,替代品绝不会少。
以上是从第三方角度看不同属性粉丝对于明星的作用。总体来看,自我粉才是明星的根本和基础受众群体。因着自我粉的需求,明星需要努力提升个体素质,包括各类价值,提高对于自我粉的吸引力,才能吸粉固粉。而对于关系粉,由于她们的内在需求在于关系,而不是个体素质,所以对于明星来说,对这部分粉丝的吸粉固粉手段只能做短期计,长期来看,要对关系粉吸粉固粉,反而会影响自我粉的吸粉固粉,因此不适宜做长期打算。
当然实际上,一旦明星有新作品问世,有新CP形象树立,关系粉中相当一部分会淡化、脱离。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何况别家炉灶炊烟起,自家锅里无颗粒的情况。
从明星方来看,除商业外,短期内两类粉丝的贡献差异不大,甚至关系粉更能话题度和关注度。但若事业想要获得长足发展,还是要在该取舍的时间点上果断取舍。取舍不掉的结果要么被关系粉所累,影响事业发展,要么过度依赖关系粉,依然是影响事业发展。
从粉丝角度来看,对于自我粉来说,追星始终只是一个追求理想自我的过程,随着自我成长,理想化会破灭,现实自我会被接受。一个人足够成熟的时候再看明星,会发现明星身上那些个体品质方面的闪光点不再那么吸引人,因为自身也有。吸引人的也许只是颜值、才艺而已。其实颜值和才艺才是一个明星最初吸引粉丝的东西,而稀有品质只是出于自我粉的完美主义想象,或者明星方吸粉固粉的手段(人设)而已。这个时候继续粉,才是回归了追星的初心——为才华所吸引。
对于关系粉来说,粉CP是一种填补内心情感和亲密关系缺憾的方式。两个明星只是投射物,他们之间的关系表现只是提供了一个舞台,关系粉在这个舞台上自编自导,倾情演绎。无论多么脱离实际,只要有投射物和舞台,这种展现想象中的亲密关系的戏码就会不断上演。不过随着自我成长,年轻的关系粉们可能会由于现实生活中情感和亲密关系的建立而渐渐脱离CP关系的想象舞台,但也会有少部分在现实情感和亲密关系中受挫的年长粉为了填补缺憾粉墨登场。
总之,无论自我粉还是关系粉,追星或粉CP的原因无不是为了获得自己内心中自感缺乏的东西。这句话里,“自感”二字应打上着重号,因为不是真的缺乏,只是不够自信,自我感觉缺乏而已。其实只不过是粉丝把内心需要,或者说内心本身存在的东西投射到了明星身上,以为是明星赋予了自己这部分。实际上这部分粉丝自身本来就具备,只是因为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挫折受到压抑,不敢表现出来而已。
比如,追正能量的明星,粉丝因此变得自强自立刻苦勤奋,粉丝以为是明星给予了自己自强自立刻苦勤奋的品质,实际上是粉丝本身就具备该品质,只是因着榜样的力量将该品质发挥了出来而已 。当然,能够对粉丝产生这样的推动作用,该明星对该粉丝自然也是很有意义的存在。又比如,粉一对CP让关系粉感受到了亲密关系中的正向感受,实际上这个过程基本是关系粉自编自导,所以这种正向感受本来就存在于关系粉内心中,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在现实中受挫,不敢坚持了而已。
无论明星多么优秀,追星过程多么感动,追星始终都只是粉丝自己的事情,与星无关。不应由星来负责粉丝的追星感受,因为负责不了;也不应由粉丝来决定星的发展道路,同样也决定不了。
各人能负责的都只有自己那部分。即使出于商业利益考量,也是如此。明星方就是通过提供对粉丝精神心理上的正向感受,来吸引粉丝消费,促进自身发展的。这个过程中,自愿原则始终贯穿全程。当然由于涉及到商业利益,哪怕是追星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明星方的操作都需要符合法律法规、市场规则和社会公序良俗,否则对于粉丝方面的负面影响就太大了,不仅要付出金钱精力,还要冒各种闻所未闻的风险。
什么样的经历都是成长,都是老来谈资。明星和粉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同路人,共勉吧。